近來,“互聯網+”的浪潮大有席卷地暖行業之勢。越來越多的供暖企業開始搭建所謂的電商平臺,越來越多的供暖企業開始爭先恐后地推出能便捷地連接互聯網的產品。更有高人正試圖通過設備聯網,打造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超級流量入口和具有高黏性的用戶社群,期望和風投資本激情相擁……
物極必反,否極泰來。筆者在此鄭重提醒供暖企業:中國供暖行業擁抱互聯網沒有這么簡單,以下4大挑戰是否能破解,將決定誰能在“互聯網+”的道路上笑到最后:
首先是定位同質化嚴重的挑戰。縱觀業內近年來涌現的超過100家電商類網站,他們大多為集成商自建、自營。這些網站中的大多數,定位同質化現象非常明顯——頁面風格、業務模式、產品高度雷同。同時打開幾個這種網站做對比就會發現:很難找出他們的不同點。再看看已經功成名就的幾個電商網站,情況正好相反。比如天貓是開放性平臺,京東以自營為主,唯品會主推的是正品。不難想象,如果天貓、京東、唯品會等定位雷同,這幾個企業的市值還可能超過幾百乃至上千億美元嗎?
其次是產品亮點少的挑戰。打開天貓或京東的首頁,你會發現總有一款產品能喚起你購買的欲望。而反觀供暖行業中的眾多電商網站,上面除了促銷降價的信息外,很少有其他吸引眼球的信息。產品亮點少的背后,是運營者對產品、服務理解的不夠深入,或者說沒有在客戶需求與網絡平臺之間找到結合點。
再其次,給終端用戶和合作伙伴帶來價值的挑戰。筆者注意到,不少電商網站不僅模板一樣、架構雷同,甚至連內容、功能也幾乎一樣。他們似乎并不知道自己的電商平臺能給客戶帶來的最大價值是什么,不知道其合作伙伴(各地暖通公司加盟商)想要什么。當某些電商模式的模仿者在自己的網站中加入在線監測功能,希望借助LBS(定位服務)技術開展本地化服務業務時,這些模仿者似乎并未想清楚它們的價值,并沒有想清楚自己具備什么樣的能力去實現、執行自己的計劃。
最后,只有“骨頭”沒有“肉”的挑戰。建一個網站、打造一個互聯網平臺工具就能實現“互聯網+”的目標嗎?當然不是。中國供暖行業要用好“互聯網+”的理念,不僅需要合理的“+”的模式,還需要專業的團隊,更需要資源、資本和推廣能力。比如,當你登錄一家網站后,如果此網站的客服和你的對話讓你感覺很差,你還會停留在這個網站上嗎?這是團隊專業能力不強的表現。再如,即便你有科學的模式,也有優秀的工作團隊,你就一定能迅速找到資本與你對接并迅速推廣你的業務嗎?恐怕能拿到風險投資的會是極少數人吧。而如果不能快速獲取風險投資,那么“互聯網+”的機會還會等著你嗎?
誠然,“互聯網+”是供暖業面臨的巨大風口,是大勢所趨,更是大家無法抗拒的滾滾潮流。但在擁抱“互聯網+”之前,我們是否應該想好我們應如何擁抱它?是獨自擁抱它,還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擁抱它?這是地暖業在“互聯網+”熱潮下值得深思的問題。